師資陣容
Tamorak 共學園 園長
Nakaw(林淑照)
有些事,你的直覺、你的內心,覺得對的事,就要去做。不管這件事會讓你面對什麼困難,或讓你窮徒潦倒,你都該繼續去做。
這是我在42歲時讀到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übler-Ross)的自傳---《天使走過人間》的一句話。這個話語讓我提起勇氣離開我所愛的部落,去學習華德福教育,那是2009年的事。
13年了,給部落的人有別的教育的選擇權,是我覺得對的事,繼續在做當中。
這裡的共學環境不只是語言,還包含很多很多,包括維持一個愛的、友善的學習環境。
希望孩子能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成為一個能散播能量與愛的人。
─ Nakaw (林淑照,Tamorak共學園創辦人)
當學校考卷上一道是非分明的制式選擇題,將孩子的差異與獨特等同於錯誤與失敗,
我們該如何向孩子解釋為什麼?
Nakaw說到,「回過頭來你會發現教育是大人的自修,大人必須改變,才能帶領孩子。」
Tamorak 文教協會 理事長
mama Isin(陳冠宇)
多年前,為了使女兒能接續阿美族文化的根,決定讓女兒就讀Tamorak學校,於是舉家搬遷到東海岸居住。女兒漸漸長大,Tamorak學校漸漸茁壯,Isin 也由參與校務的過程中,學習到靈性與物質雙軌並行的新教育,進而成為Tamorak文教協會的理事長,盡力支援學校的順利運行。
Isin 目前除了理事長的義務工作之外,同時也是音樂製作人與冰淇淋製作人。
國小部師資
ina Atidong(周邦蓉)
Tamorak 母語共學園,以大自然、部落文化、耆老為師,結合華德福人智學教育理念,開創自學實驗教育的沃土,滋養孩子們學習的熱忱與對生命的尊敬和熱情。我很榮幸能加入教學團隊,在成而為「人」的道路上,一起和孩子們前行~
Panay kaka(李姮憓)
感恩 Tamorak 共學園能在這裡茁壯,我也因此能得到許多共學的機會,一起學習。 幾年前在參與師訓的階段其實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能加入這個團體,只有享受在學習裡,但真的「上路」後才開始點點滴滴的了解,人智學教育的深度、廣度與內涵。
Ina Tefi’(梁琴霞)
十多年前第一次聽到以人為本的華德福教育,重視一個人的意志力﹝willing﹞、感情﹝felling﹞、思考力﹝thinking﹞的培育,就非常吸引我。十多年後能親身參與教學,與孩子一起經由「身體」來認識我們所屬的世界,經由「精神」來建立自己的世界、經由「心靈」來達到更完美的世界。這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場充滿驚喜的奇幻旅程,也是再次經驗遺忘了許久的成長喜悅。
Ina Sera(楊霈妮)
一開始加入這個團隊,因為孩子從幼兒園就在母語共學園,希望學習母語的教育可以延續,也希望孩子在大自然的環境自由快樂的成長。自學是一個吸引人的教育選擇,有更大的彈性來給予孩子養分。加入團隊,與老師們一起用心備課,討論要給予孩子什麼課程,自己從中獲得更多成長,期待這樣的教育能永續滋養更多的孩子。
幼兒園師資
Ina Rara
niyaro’ay kako a ina, lingato mikilim ci Nakaw kakona, malasingsi kiso haw san, wata koya talaw ako itiya, sowal san ci Nakaw, o misanopangcahay ko picodadan san, tangsol san mihai kako, nawhan, mihatatala’ay kako to kaira no matini’ay misanopangcahay a picodadan. anini itini ko wawa minanam、misanopangcah, lipahak cangra. kami o ina cifaloco’ midipot to wawawawa, no minanam to、no misalama to、no malahok to、no macacoli to.....,sanopangcah han no niyam(ina), misanopangcah ko pacawi no wawa. ina ina san ko wawa miceli’ tamiyanan, lipahak mahemek tengilen ko pisanopangcah no wawa, ka’ayaw mafokil kako to 華德福教育sananay ? tenestenes san, ma’araw ako ko pisiror ni Nakaw to sapasifana ato mipananam kaminan, fanafana sato kako masamanay kona 教育。pito to miheca’an itini kako, nanay aloman aloman… san ko wawa tayni minanam tono pangcah, ato orip serangawan no niyaro’. 翻譯:我是部落的媽媽,一開始Nakaw找我當老師時,我很擔心我可以當老師嗎?Nakaw說,這是一個全阿美語的學校,我馬上答應,因我也一直在期望有這麼樣全族語的學校。現在看著孩子在這裡快樂的學習、說族語,孩子們非常開心很快樂,我們ina(母親們)用心的照顧對每一位孩子,如在課堂、在玩耍、在午餐、在哭鬧…..的時候,我們全都說阿美語,孩子們也用阿美語回答。小孩總是對我們叫著:ina ina(母親),真的很開心孩子開口說阿美語。 剛開始很不了解什麼是華德福教育,久了之後,我看著Nakaw整理教材,也教了我如何備課,才慢慢知道那是什麼樣的教育。我在這裡七年了,希望會有很多很多….的孩子來這裡學習阿美語,以及部落的生活文化。
Ina Lanaw(陳秀雲)
身為幼兒園老師,能夠在Tamorak 陪伴孩子成長,真的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因為Tamorak 族語共學園,有著自然又開放的環境,符合孩子心靈的藝術課程,手工課培養孩子思考及意志力,每日作息規律,簡單又深具意義的節慶活動,這些平凡又真實的日常,圍繞著Pangcah (阿美族)文化發展,孩子可以在這裡安全、自由又快樂地長大,這些比讓幼兒贏在起跑點上的教育,更具意義!
ina Miting(林蓮妹)
在六年前,因為孫子放暑假回部落,那時候己知道有個母語學校,也就是現在的Tamorak共學園。起初希望我的孫子在暑假能夠多接觸母語,也可以跟許多的孩子一起說母語,是我期望的。孫子暑假結束返北後,ina Nakaw 希望能有部落的人,一起參與幼兒園的工作,而我擔心我沒有教學經驗與學歷,但我很會說母語以及熟悉部落的文化生活的知識,所以我加入教學行列。加入以後,我了解到母語教育從小深耕是多麼的重要,保存我們的母語才能延續我們的文化。感謝NaKaw為母語學校的付出,也讓我以所長能盡一份心力。
部落教師
Kaco akong(許金財)副頭目
河山田海課程的部落耆老,講述漁獵故事,及個人生命史,教授陷阱製作等課程。
Lahok ama(曾玉蘭)
河山田海課程、部落生活故事、個人生命史。
Ilid Kaolo(以莉.高露)
手工與歌謠音樂老師。有許多音樂作品與獎項,剛好 Nakaw表示:「家長可以的話,就以他們的專長來兼課。」......於是一段新的故事開始了。
Canglah(陳耀忠)
河山田海部落教師,對各種植物非常了解,小學四年級就在海邊河邊山上生活,傳統生活能力強,母語講故事能力極好。
Kacaw(陳耀男)
河山田海部落教師,傳統生活能力強,母語講故事能力極好。
河山田海課程自然引導人
小八(陳匡洵)
/ 自 然 引 導 、簡 樸 生 活 / 童年時曾夢想自己在叢林中探險,和好朋友們一起玩耍,與野生動物們交朋友,像小泰山一樣生活。 長大後,戴上名為科學的眼鏡,走入田野與山海,從事野生動物研究及生態保育相關工作。過程中命運玄妙安排,領我遇見古老的部落精神,透過耆老們的心靈之眼,重新看見世界,亦被這座美麗之島所孕育的奧妙文明深深感動。 數年前辭去工作,決意向大自然與部落學習。透過生活中不斷地實作與嘗試,將大自然間山海祖靈的賜予,和人類世界的廢棄物加以創造轉化,用這兩者打理生活,並在其中重新確立天地人之間的關係。 閒暇之餘喜愛四處探索自然,一有機會便跟在部落耆老腳跟後上山下海,最喜歡夜晚火邊黏在老人家身旁聽故事,抱著撿拾碎光的心,嘗試探尋古老之道在現代社會的發揮。 近年結識一群重要的夥伴, 開啟了通往自然引導之路。口袋裡的碎光透過分享似乎有了歸宿,不斷被分享的碎光與其他的光相遇,相互照映出第三個世界的圖像,那既不是科學的眼睛,也不全是傳統部落思維的看見,一時說不清,只感謝存在領我們相遇,讓我們一起工作。 回頭望向自己的人生路,時間多半流轉於山海的懷抱中,與部落耆老的對話間。 「叢林探險」不斷地在自身與自然的相互應對,以及針對古老精神的文化探究間運作著。「和好朋友們一起玩耍」的圖像已融入日常。而「野生動物朋友們」的生命與靈魂,早已與我的靈緊密交織,無法分割。童年時的夢想,竟在不知不覺中真切地實踐⋯⋯
刀巴斯(張簡忠逸)
/ 野 外 調 查 、 依 海 生 活 / 我是個城市長大的孩子,因為喜歡玩水,釣魚,開啟了出發向外探索的鑰匙。從游泳,魚類,繩結,漁法,料理,連接起整個環境與世界。 後來認識山上的人,腳步開始慢慢從海岸延伸進了中央山脈,從人的步道,走入了山羊山豬...動物的路。跟著他們的腳步,讓山林成為了一個能自在,像家一樣的地方。 後來,不斷的在山海與城市間,尋找著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一年一年,都有著不同的學習與感受,塑造著,成為了現在的自己,你們眼前的 小刀。